Published at

《心流》全神貫注,享受樂趣

《心流》全神貫注,享受樂趣

《心流》提供老派但受用的指引:全神貫注在達成意義的目標上,從中獲得樂趣

Authors
  • avatar
    Name
    Zup
    Twitter
分享
Table of Contents

生活品質

古時候制度、社會架構可能還可以帶給你快樂,但現在基本上不行。別人要你做什麼事,就算你達成她的期望了,這會帶給你快樂嗎?

大家覺得有錢就能快樂,而當你真的衣食無缺了,你會不會又去追求更高層次的東西,不斷重複,覺得「只要達到這個目標,未來就會快樂」結果在沒有終點的追尋中,永遠找不到幸福。

畢竟快樂不是誰給你的,而是你自己感受到的。所以學會控制大腦內的意識,才能決定生活品質。

意識&意圖

有一隻蒼蠅從眼前飛過去,我不會對牠有任何感覺,這項資訊對我的意識幾乎沒有影響。反過來說,意識就是整理過的資訊,所以會留意午餐要吃什麼、天氣如何這種切身相關的事情。

換一個角度來看,因為肚子餓了,產生想吃東西的意圖,所以開始查看附近的餐廳,讓食物的資訊流入意識中,並保持專注。

專注的情況下,意識就不會混亂。全心全意專注在追求個人目標上,沒有一絲分心,也失去時間感,覺得自己擁有掌握的力量。這就進入了心流狀態,或者本書也描述為最優體驗。

心流(最優體驗)與樂趣

當然,專注在「午餐要吃什麼」並不會進入心流狀態,因為這件事太沒有挑戰性了,完成後的成就感也不高。

最常拿出來當作舉例的莫過於閱讀,什麼「徜徉於書海之中」、「感受文字的美」、「享受閱讀的樂趣」其實都在形容詞心流體驗,全然投入、樂在其中的感受。

心流(最優體驗)最常發生於:

  1. 將注意力全部投注在一個目標

  2. 目標與自身能力相符

  3. 過程中暫時忘卻其他事情

在投入大量精力,並且高度專注後,結果往往充滿樂趣。

不過其實做任何事情都能達到心流,產生樂趣,只需要滿足一些條件(通常全部都會滿足):

  • 做一件困難的事,並有可能會成功

  • 做事的過程全神貫注

  • 這件事有明確目標

  • 這件事有立即回饋

  • 因為全心投入,忘記世俗煩惱

  • 讓人覺得自己有掌控權

  • 進入忘我的境界

  • 失去時間感

這是本書作者歸納出的8個樂趣誕生的元素。產生樂趣需要代價,例如攻克一座高山、完成困難的任務、刷新自己的紀錄等,生命最美好的時刻往往發生於全心全意克服挑戰之後。

不過,樂趣也要對自己有意義才行,有人可以欣賞古典音樂的美好,但對於其他人可能並非如此。

要有好的生活必須掌握自己的意識,並透過專注來讓意識維持秩序,並進入心流狀態。全神貫注,克服挑戰並在隨後享受到樂趣。

因此,最美好的人生並不是成為億萬富翁、而是為了意義而付出行動,為了意義而全心全意專注在目標上。

自得其樂

並不是生活中每一件事情都那麼有趣,自然無法投入。有人可以專心欣賞古典樂,但可能對其他人就沒有感覺。

我在之前寫過看一本書的方法,其中有談到從有興趣的章節下手,這是為了讓你對於這本書有切入點,就像是在遊戲裡找尋Boss的弱點,並從那處開始反擊。

自得其樂,面對多麼慘的情況,都有辦法找到一些樂趣。

卡謬《異鄉人》也有書寫到這種情境。當故事的主人翁在牢房度過無聊的日子時,他會開始回憶一些畫面,不知不覺時間就過去了。

本書也有提到一個現實的例子:匈牙利共產黨最專制的時期,被關進監獄中的詩人們透過各種方法,包含以肥皂來書寫,玩起了翻譯詩詞的比賽。

現實往往有很多事情很煩人,擾亂我們的意識。但若能夠找到「樂趣」並以此為出發點,重新整理混沌的思緒,往一個目標全心全意投入,勢必能改善幸福。

這聽起來很荒謬,但現實是幸福取決於你怎麼想。很多人從事科技業,賺了一般白領階級想都想不到的巨大財富,但仍然怨天尤人。

同時也有像林立青這樣帶領街友重返職場的人,他們的物質生活可能不太好,但這件事情是有意義的,也讓他們發展至今。

一些觀點

我在讀這本書時,一直想到先前所看的《身分政治》中提到的,也就是現代人的身份認同問題。

因為宗教式微,傳統又被視為過時的象徵,因此原本他們規範「生活的意義」功能也逐漸衰退。現代人看似不被任何東西束縛,但實際上也不知道自己為何,不知道自己身份屬於哪個群體。

於是常常你覺得自己要成為什麼樣子,拼盡全力到達後又感到空虛,於是朝向下一個目標努力。不斷重複這個過程,從來沒想過為什麼要這樣。

《心流》提供一個老掉牙卻仍然十分受用的觀點,幸福從努力而來,全心全意專注在對你有意義的事情上,心流體驗的過程即是目的。
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