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Published at
看一本書的方法
新手向,如何看一本書
- Authors
-
-
- Name
- Zup
-
Table of Contents
當讀一本書,並想要學習其中的知識時,必定要經過以下幾個步驟:
-
要先看得下去
-
要讀的懂
-
確認自己不是走馬看花
-
內化成自己的知識
提供閱讀的動力
首先,讀書的動力很重要。
不過先讓我打個比方,當你在追劇時,你不用有人在一旁盯著,因為內容很好看,所以會自然而然地一直看下去。
所以今天要看一本書時,不要一昧照順序讀,可以先跳去看有興趣的章節。何況有些書的序章、首章寫的不太好,不如直接跳過去,把後面的內容看過後反而會比較好讀。
一開始建立自信與好奇心是非常重要的,這會直接影響你看書的意願。並且當你在這本書有「立足點」後,就可以以此為基礎,逐步向外探索書中未知的部分。
看不懂的地方
有時候作者筆下每一個字都很清楚,合在一起卻不知道在講尛,這時候要怎麼辦?
-
去休息
睡眠可以鞏固記憶、加深理解。
你可能已經讀太久了,腦袋累了需要休息。睡覺是一個好方法,大約一至一個半小時的午睡通常包含了深層睡眠與快速動眼期。
深度睡眠幫助記憶的固化,讓你記得各種字彙、事實…等。
快速動眼期幫助你理解一開始看不懂的地方,在算艱深的數學題時也很有幫助,可以察覺出一開始不明顯的關聯。
所以如果覺得自己卡住了,睡個好覺可能有意想不到的結果。
-
畫關係圖
面對零散的事實最有用。拿出一張紙,手動將文章提到的概念產生連結,通常就會有比較好的理解。
-
放棄,先去看其他章節
逃避並不可恥,要知道讀書的目的是提升自己的知識,沒有必要在看不懂的地方硬是鑽牛角尖。
這不是考試,不照順序讀是完全可以接受的。
何況在看完其他部分以後,你或許就有其他想法,從另一個方向切入。此路不通就換條路走,說不定柳暗花明又一春。
-
或許它就是寫得很爛
這是完全有可能發生的。遇到這種情況就不用勉強自己了,除非該領域非常小眾,小眾到只有這一本書有相關的知識,不然沒有理由浪費人生在糟糕的文字上。
理解內容而不是走馬看花
要怎麼確認自己有讀進去,而不是走馬看花?
最簡單的方式:利用最小化的知識,建構理解的框架。
當在閱讀文章時,線性的將知識點輸入到腦中。之後再進行連接。可是有時候大腦會偷懶,看過去之後知識點就被落單了。
建立有關連的知識,大腦會更容易理解。
以前高中在上生物課時,有學到血管壁厚度為動脈>靜脈>微血管,若是硬背起來,沒過多久就會忘記。
可是如果理解他們各自的用途,則不需要特別背誦就能記得起來。心臟以高壓將血液透過動脈輸出,最後由靜脈流回,所以血管壁動脈>靜脈;物質會穿過微血管壁進行交換,部分血漿也會從這裡滲出成為組織液,所以厚度為最薄。透過他們各自的功能,輕鬆得出動脈>靜脈>微血管的結果。
大腦會在意有連結的東西,所以以類似上面畫關係的方法,將知識拆成原子,再將其連接拼湊,這樣子就算大腦偷懶,你也看得出來那些東西實際上被落單,透過產生脈絡達成學習的目標。
覺得一個概念很難?拆成小塊、好理解的,一個個慢慢來理解,再把原子化的知識組合起來,最後就學會了。
加深與內化成自己的知識
-
費曼學習法-拆解再重組
在教學時,你要將腦中的知識拆成小塊並輸出,而因為過程你會不斷用到這些小塊的知識,大腦知道使用頻率高,就會記的越熟,所以越不會忘記。
再來,教學時除了把知識點講出來,也要交代這些東西的關聯。如果在筆記時不小心遺漏了,教學時就會展露出來,相當於把關聯的漏洞補起來。
所以費曼學習法達成了兩大目標:加強記憶(理解)、補齊漏洞。
-
提問
當你看了很多資料時,問一些問題(與你相關的最好,你越在意大腦學得越好),並嘗試去回答、驗證。
回答問題的過程會用各種方式將知識連接,無論有沒有回答成功,連接都已經產生了,你對於知識的理解也更為深刻了。
這過程像是健身,思索問題的答案耗費腦力,結果也讓知識的理解更上一層樓。
一旦遇到無法回答的事情,無論是再回去翻書(補齊漏掉的部分)或是向外找尋資料,都能夠讓你的知識體系更加強壯。
結尾
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。本篇文章旨在幫助想要讀書卻害怕讀書的人,透過一些指引克服一開始遇到的困難。希望你看完文章後,也能重拾閱讀的好習慣。